Academic freedom
012dreams for life
012dreams for life
朴一和通

Life is indeed enriched by dreams, serving as a driving force that fuels our passions and aspirations. Engaging in activities like singing, composing, and writing poetry allows us to express the depths of our souls, even if these forms differ from visual arts like painting. At the core of these pursuits lies the essential principle of authenticity; one must remain true to the essence of being human, nurturing the inner self that shapes our experiences and creativity. While the impact of our artistic endeavors can vary, it is often the attention to detail and the dedication to perfecting our craft that elevate our work. Ultimately, it is this combination of sincerity, dream, and skill that leads to a resonant and meaningful expression of life's journey.
人生须有梦相伴
——评乔家大院主题曲《远情》
摘要:唱歌、作曲、写诗词不就是画画儿么,重要的是是不是能够坚持住做人的底线,哪才是培养灵魂的温床,当然效果的完美有赖于技艺在细节上的精益求精。
关键词:
前言
在《词的堕落、曲的开始》一文中未能引出语言结构方面的问题,心中便有了一个结,这次听到谭晶唱的《乔家大院》的片尾歌曲很快便感到可以写了。自然,不会仅仅只是一个歌评,虽然还是乐盲,但是开创专业的歌曲评价竟然是信心满满。然而,于我评价此歌曲是次要的,讨论现代诗歌的写作才是重要的。
这次是否会扩展很多,感觉上是会的。谭晶的唱功不错,易茗的词也写得不错,怎的就敢吹毛求疵了?分明地感到就是能够做到,而且竟是要做到极致。
也看《我是歌星》之类节目,但是怎么就与谭晶差远了?崔健认为是不够认真,但崔健是认真得拼了命,只是不知谭晶是否在背地里也是拼了命的?
光鲜的背后往往是血泪,血泪的背后是无奈,不能流了那血和那泪便须流下这血和这泪,人生不打弯儿。
似乎扯远了,其实这才是此文的目的之一——如何做到极致?学到极致理相通,故要吹毛求疵。
影评
虽然是为了琢磨主题曲,其实那便是影评了,因此先做一下文字的评价也就是必要的。
《乔家大院》拍得相当好,虽然里面一些经商理念并不合理,但那已不是重要的了。重要的是人世间的五味,揪人心的总是那怜与疼,与人生须有梦相伴交织在一起便是人世间说不尽的话题。
乔致庸的故事固然跌宕起伏、情长雄壮、荡气回肠,但是生活不能由一个人构成。陆小姐是构成与乔致庸之间的婚姻活动的甜,孙茂才与大奶奶曹月枝之间却构成的是酸与苦,这背后都是怜与疼的变种,江雪瑛则是纯粹的酸与苦了。崔氏两兄弟般的小聪明狭隘是不能体会人世间五味瓶的智慧厚度的,陆玉菡终于地让乔致庸感到了心疼,大奶奶却让孙茂才感到心疼,孙茂才后来深深的怨和恨概多是为了她受到的欺侮。一个能让人喜欢到疼的大奶奶怎么就服毒了,异化的事件背后是异化的时代文化,孙茂才的执着竟变成了强横而成就了空梦的酸苦。长嫂如母,乔致庸对嫂子态度并没自认为是欺侮,入死出生形成的强悍竟能忽略他人的存在,纲常能埋没人的天性?
评价过去总是为了认识现在,人世间的五味才会增加智慧的厚度,也就没有必要一定要用彼时的观点来评价,人的天性应是普适的,不能把握基点是没有前途的学问。其实那种愚顽的时代过去并不遥远,只是只愿向前看了,不愿再触及心中的伤痛。
但是伤痛是实实在在地,竟是让人感到酸痛的不幸,孙茂才的执着并没有什么不好,那也是一种执着美好的梦,只不过变成了苦楚的空梦。于之只能唏嘘伤疼而不应是幸灾乐祸,也只有强横者才能走到那个地步。强悍者的人生不能打弯,反过来便是乔致庸的坷坷坎坎,没有义捐便没有埋葬刘黑七,不埋刘黑七也就没有义捐的事,也就没有走南北的事,后来乔家的财富就是乔致庸的命。大慈大悲的背后便是无尽的智慧,顽横野蛮的背后竟是跨山过坎的强悍,而这种强悍的背后是生活的逼迫,反过来这些儿便构成了强悍者的人生。乔家大院只是个意外,那么多的坎儿。
时移事异,故事的描述虽然以主角为线索,但是生活的道理在细节上也可以进行表达,几个角色都是有为了梦而有着各自的执着,这本是一个积极的方向,阴差阳错地就有了五味的存在便多了生活的酸疼揪心。
金钱虽然重要,但是能让人心疼更重要,这个是故事的又一个主线,竟与人生须有一个梦相伴相交织,陆大可竟也是这一类的主儿,能不勾人的心都不行。
歌评
有一个梦罩着,却又是实实在在地令人五味俱有,积极也就只能于平和与曲折之中了。这便定了主旋律,也就是基调:有激情但须收着,有酸疼但能挺着,强悍的同时又有良善的一面,良善的同时也有强悍的一面,弱小却不软弱,愚昧而又精灵,顽悍而又大智大勇,没有了那一项还能过得了那一道道的坷坷的坎坎儿?
易茗抓住了人生须一个梦相伴的主线,但却在对孙茂才的评价上出了问题,便使得此歌的时空是不够的,却赖得谭晶独特声韵与唱法对此有弥补,故此仍是感人非常。
“尘缘苦短叹人间路长”,尘缘苦短也有尘缘苦而短之解,为了确定其解在唱法上以“尘缘”二字的唱法尽得“尘缘苦短”之意解之,在歌词写作上也有“叹人间路长”紧相连作解,是“怕尘缘短”。但分明的尘缘本就短苦,只是此情此景的需要而作出一个偏向的选择。作者选择了这种轻轻、哀怨地界入是合适的,因为五味的人生自然需要较多的铺叙。
还是有问题,“叹”字一出是古曲词的写作手法,是一种有我的写法。有我的写法会容易取得具体的写作时空但同时也会限制写作的时空扩展,显然,这一首歌曲的时空是不能狭小的。另一方面,现代诗词的写作不必局于古诗词,白话自有其可以表达细腻到极致的手段,间练却须从古诗词及典故中来。这个“叹”是不是可以不要而用节奏可控制之?但是谭晶的“尘缘苦短”凄怨唱法便是一种有我之境,看来歌词与诗词的写作是不大相同的。
那么是“叹”限定了前面“尘缘”的唱法还是“尘缘”的唱法限定了须有个“叹”字呢?这个就须从作者当时的时空感受了,这种感受是情境与作者拥有的文化交融的结果。作者选择了有我,概是彼时对山西的音乐人文等接触较多而形成的特殊感觉有关了。
日子天天过,利益年年算,生活是不能中断的。因此“繁华瞬间如梦幻一场,世上人有几番空忙。”是一种错觉,这便是叹出来的狭隘所致,也是对孙茂才评价存在错误所导致。但是谭晶的声飘在空中扩展了时空,除此之外是节奏的把握是非凡的,唱出来的结果与歌词并不完全是相同的意思,有轻有重地声音改变了歌词的意思。但不是完全的改变,却似已足够。
有了一个错误的开始,错误会接着来。“春去秋来”是自然而然的话语,“算人生成败相当”中的“相当”二字是易茗的非凡。“算人生成败相当,登临远望看山水迷茫,情通天下一路奔放。”在细节上是非凡的话语,但是局于古词曲写作了,有抄袭生硬之嫌。可以借之构象,但解象就不一定要照毛画虎了,解象的同时还有一个重构画象的过程,如此,语言结构的变化与确立是有足够的空间的。
从“算人生成败相当”到“登临远望看”时空的变化是突然的,从“叹世事沧桑”到“算人生成败相当”终于将时空扩展了,“登临远望”却又缩小了时空,本应继续在大时空中寻找。“山水迷茫”的时空是有限的,重重叠叠的山、一道道的水的时空是宽广的。幸得谭晶对“登临远望”采用声音弱化的处理,并强化了山水迷茫,在两者之间也紧相接而压缩“登临远望看”的空间,效果还是不错。
“情通天下”概是因剧情而先有的,这个限制“登临远望看山水迷茫”的选择了,“一路奔放”却概是 “登临远望看山水迷茫” “情通天下”所限制了。这些语句的选择是相互制约的,但是还是要注意主线的。情通天下是剧情的一个特色,但一路奔放的商人是找死,虽然乔致庸的性格是比较坦荡的,也只能是在某些环节上奔放一下而已,人生一路奔放是没有智慧的空间的。
“登临远望看山水迷茫”是身临其境的狭隘,“情通天下一路奔放”便是因为过沉得收不住了。这个“放”是可以放一下的,但还是须收着,没有收住只是前面的时空太过狭小而须有突破才能平衡,也是为下面的承转做准备的。
突破是为了引出主题的,“几番起落雨暴风狂,转眼间鬓已成霜,留住所爱,留住所想,留住一梦相伴日月长。”也是如前,有古词的写法影子,但还是巧妙地引出了“一梦相伴日月长”。在语言上还是受了有我的限制。这里会有一个问题,易茗的词作好像并不罗索,但是否就不是用了过多的文字?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了。既如此想,便试作一改:
尘缘多苦短,
人间路长长,
容不得细思量。
繁华就一瞬,梦幻一场场,
几番(地)空忙几番(的)希望。
春去秋又来,世事沧桑心难改,
人生成败总相当,
山山水水多迷茫,
情到极致天下通。
几番起落雨暴风狂,
转眼鬓成霜,
只是为了留住那爱,
只是为了留住那想,
留住一梦相伴日月长。
“天下通”与“日月长”是要收着的,是有限的“通与长”,不是放开的,收着的时空会大一些,人生本就更多是无奈,那里就能有那么多的智慧了?“只是为了留住那爱,只是为了留住那想。”两句句式相同,但唱法却不同。前句要照顾与“转眼鬓成霜”接,后句则要照顾能够转到下面一句“留住一梦相伴日月长”,又要与前句有接。“那爱“二音轻短,那音上升较爱音稍长,爱音尤轻,其间要有短的停顿,轻的份量与停顿的时间要表达出爱得要命;“想”可以亮响,“想”响出一个时空,但须又有一个抖音尾巴的轻无奈。
与原歌是很大的不同,是要杂夹着陕北民歌和戏曲的唱法,山西与陕北竟紧临,山西竟也有梆子腔。又似以前港台的哪种飘唱,今之秦腔美唱,其实是昆腔的头腔共鸣唱法,但节秦上不迷胡,杂夹的是道白的功夫。今日之歌唱,竟是更不容易。
然而容易不容易?方法正确与否是关键,方法正确了便容易达到,没有方法也就不能较真。戏曲一句便可唱尽人世间的一切,现代歌曲为什么就不能?这样说来,戏迷本应是歌曲爱好者,但实际上却不是,世事悖矣。
哪又是什么使我们轻易地就失去了一些做人的基点?仅仅是教育吗?反过来我们有做人的必要吗?我们是机器,但我们又确实好像还是人,于是是人的痛苦须继续,但是否会有一个完结?
虽然试作了修改,但作为歌词来说很难评价哪一个更好,作为诗词却是修改后的好了?为什么?时空变化自如,这本就是诗人的特质。作为歌词,写作的素养要复杂得多,文化是一方面,对声音的感觉及一些声音细节变化的把握也是很重要的。
主旋律
李健在锵锵三人行中说到这个旋律是比较难的,其实这个旋律便是音乐语言。
主旋律于歌曲就是中心思想,有了主旋律便有了基调,起首句的调子便是基调,下面便是一句接着一句,不易出错。当然,这其间也是可以先有一些旋律语句的,但须与主旋律的合拍。
起首句的基调是由主旋律所决定的,也顺带地确立了整首歌曲的调,这和写文章是一样的,重要的是中心思想,只是我们的老师在教学时教的是记住中心思想而不是怎样获得这个中心思想。在一和二中已展示了怎样确立中心思想,并没有那么难,但实际对于许多人还是相当难的,难的不是这方法,是其他方面的功夫。
我们不可能在每一个方面都聪明绝顶,但这个不是要紧的,重要的是是否能够把握住做人的一些底线,似乎要求太低了?但这个却是最难的,一不小心就会把做人的底线给弄没了。没了正确的基点便容易失去正确的思考方向及对错误的敏感,这样那样的问题便是基于此的了。
风吹麦浪
提到了李健便顺便地评价一下他的《风吹麦浪》,“嗯…啦…嗯…啦…”着实感人,不可用语言替代。但要以此说汉语不适合歌唱是勉强的。
他的文字部分采用的是直描,没有诗意,是香港人的写法。但是“嗯…啦…嗯…啦…”部分着实地好,以致可以与文字部分比较和谐(改动的他的歌词竟是比较困难,不容易与嗯…啦…嗯…啦…协调。)。
汉语本来是表象的文字,具象的语言不只是文字,标点、拟声词、节奏的变化、声音的强弱变化、音的长短变化等凡能表意的都是。
结束语
本来是打算就现代诗词写作方面展开的,心里也打算琢磨一下陕北民歌、蒙古草原歌曲、新疆歌曲、西藏歌曲而写上个几万字的,但是却没有,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有些懒了?但仔细想来问题不是这样的,不就是画画的事嘛。画画是要有灵魂的,只是我们已丢失了灵魂需要依附的土壤而已,谁能招回这灵魂呢?
一不小心又拾到了宝——做人底线的丢失与获得问题。不知我说明白了没有,但我自己是明白了,都说到这个份上还不明白那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得到了重宝自然是要收兵的,重得已不能再向前了。竟不能于梦与灵魂、做人的底线等展开也是一绝,绝得心疼,人们只能自求多福。正在琢磨歌曲之时怎么就演起戏了?也无奈,不想混说就打住。
虽如此,此生还是想积极地活着,因此题目便不改了。人生不能没有美好,即便是绝望时。
作词:易 茗
作曲:赵季平
演唱:谭 晶
尘缘苦短叹人间路长
不能够容我细思量
繁华瞬间如梦幻一场
世上人有几番空忙
春去秋来叹世事沧桑
算人生成败相当
登临远望看山水迷茫
情通天下一路奔放
几番起落雨暴风狂
转眼间鬓已成霜
留住所爱 留住所想
留住一梦相伴日月长
几番起落雨暴风狂
转眼间鬓已成霜
留住所爱 留住所想
留住一梦相伴日月长
留住所爱 留住所想
留住一梦相伴日月长
风吹麦浪
演唱:李健
远处蔚蓝天空下
涌动着金色的麦浪
就在那里曾是你和我
爱过的地方
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
吹向我脸庞
想起你轻柔的话语
曾打湿我眼眶
嗯…啦…嗯…啦…
我们曾在田野里歌唱
在冬季盼望
却没能等到阳光下
这秋天的景象
就让失散的誓言飞舞吧
随西风飘荡
就像你柔软的长发
曾芬芳我梦乡
嗯…啦…嗯…啦…
远处蔚蓝天空下
涌动着金色的麦浪
就在那里曾是你和我
爱过的地方
当微风带着收获的味道
吹向我脸庞
想起你轻柔的话语
曾打湿我眼眶
嗯…啦…嗯…啦…
我们曾在田野里歌唱
在冬季盼望
却没能等到阳光下
这秋天的景象
就让失散的誓言飞舞吧
随西风飘荡
就像你柔软的长发
曾芬芳我梦乡
嗯…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