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ademic freedom
象 学
象学在中国人讲的很多,但很多想到的是相术了,老子《道德经》中关于象学的论述也多被误解。汉魏时的王弼正象表现出了很高的水准,也没有将象学推到其应有的位置。汉字虽是象型文字,但发展到现在象学的应用上反而不如三、四十年以前了。
唐时六祖慧能推见情见性,与象学是差远了。人类就这样,常常有倒退。
但要说象学在王弼之后完全没有了是与现实不符的,在一些诗词、戏曲还是有的,只是在学术上没有了地位。秦腔的一声可以一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是象学在起作用了。
象学本就是人类天生的思维工具,被文本教育一再地弱化,但不会完全消失。
象学以时空与实在(也可作相,只是为避相术而在这里不用。)为对象,天然地与哲学和认识论相关联。哲学语法也就同样适用于象学。
象为景、意之像,能观长长大,也能观微微小。
语言是通过声音文本表达意思的,文本也可以以声音控制来写作,但这会读者有一些要求,容易产生太多不同的看法。
用声音控制写作有使文字看起来通顺优美的好处,时空转换也会很自由。可以用自己的声音,也可以用名家的声音来控制。
时空就是系统,系统的边界用声音表达很容易。
道德经第一篇讲无有相玄,无字被误解,没有了能有什么有用的意思?于是走向了神道,这样能成为学问门?怎么办呢?
各种地试罢了:没有、不?不的意思能好一点,与道非、名非相应。有与便道可、名可相应。可,认可,那成了确道、道名了,其前提无的不意就有问题了。
wú,声音也可以发得很长,时空会变得很远,到了尽头,那就成了了解。
无名,不了解,那就去了解,无又成了了解。古时用词变化多端,经典传抄时加、减便难识。于是,道德经成了侠客岛的武功,各立学说。
要成为众妙之门,只有了解和认识了。了解与认识是相同的意思。
wú发长音这一试便有了时空,这个重要。于是,象学便开始萌芽。
用上了时空看事物运动变化,不以他人言,学问就变简单了。
《象学》为本公司的绝技,有:
象说、
象论、
音象学。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
夫物芸芸,各复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
Wandering between time and space, searching for the right point. In the chaos of time and space, all things move, but each has its own relationship and scope. A stable relationship that can be extended to the entire time and space can become the basis, and from this, cognition can be expanded.
神游时空之间,寻找正确的一点。时空中万物杂乱运动,但各有其关系和范围。稳定的关系可以扩展到整个时空中的便可以成为基础,以此可以扩展认知。
时空有多在,我们思维的跃度就可以多大。
象学的优点是全息,可以以之做科学研究:
1、尽可能多地收集信息。先不要管有用还是无用,只有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才能知道获取信息的方法是否正确,什么信息有用。
但是,一般在制定收集方案时会有成见,那就亲力亲为是必须的了。
2、处理信息可将信息细致地归类,尽能地复原立地的情况。我们做研究目标不能固定为单一,这会使问题难题,需要怎样研究就怎样做。这会信息量要求会很大,但这样容易找到正确的答案。
象学全息
象学察情
象学察情不是就要以收集的信息为思考材料,需要做验证,可以不用说出来,但一定要做过。
象分景象和意象。意象为思考象。
景可化意,意可不必以景为实。
意象虽可变化万千,其意之特征不可改变。
演象之法有二:1、关联。2、演绎。
语跨时空,思论神奇。